市场观察 | 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 银行业加码碳金融布局
2021-07-20 15:03:00

2021年7月16日,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。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/吨,收盘价为51.23元/吨,涨幅6.73%,均价51.23元/吨,最高价52.80元/吨。截至收盘,日内交易总量为410.40万吨,交易总额为2.1亿元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,标志着我国市场化碳减排进入新阶段,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又一重大里程碑。



就此,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经济金融解读文章,主要观点如下:


第一,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启动,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迈出重要一步。


据统计,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有2225家,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 吨。这意味着,全国碳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。这不仅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重大创新举措,也将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一步。此外,根据国常会的提议,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。


第二,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,银行业应加码碳金融布局。


全国统一碳现货市场将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。巨大的市场需求,也将为碳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在此背景下,银行业应积极加码碳金融布局。在碳交易结算方面,可以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,不仅提供开户、结算、存管等碳金融基础服务,而且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充当做市商,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,形成产品的合理定价,增强市场交易活力。此外,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出具保函为跨国、跨区域碳交易提供担保增信服务。在融资方面,积极创新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,大力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。在碳交易机制下,碳资产具有明确的市场价值,具备作为质押物或抵押物发挥担保增信功能的资质。因此,银行业可以积极发展创新抵质押、绿色资产证券化等融资类产品,以帮助履约企业拓宽融资渠道。在资产管理方面,可以积极拓展碳托管、碳理财、碳咨询等碳资产管理服务。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络广泛、挂钩行业齐全,在信息、人才和信誉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,能够发挥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,推动碳金融市场健康高效发展。例如,可以为碳基金提供托管业务;为减排项目各环节提供咨询服务;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开展碳核算工作,建立碳排放数据库,为界定金融资产的碳排放责任提供依据等。


第三,防范碳金融的潜在风险,保障碳市场的稳定发展。


从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来看,碳市场金融化潜在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忽视。因此,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正确认识碳金融的机遇和风险,稳健有序开发开展碳金融业务和产品,防范相关的金融风险。通过加强碳市场顶层设计,建立健全碳金融监管体制,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;借鉴金融市场监管的经验和教训,依据金融市场监管规则完善碳市场监管框架;完善碳金融交易法律建设,为有效防范碳金融风险提供保障。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金融活动的同时,加强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,保障碳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。


来源:中国银行研究院

编辑:韩相仪
审校:蒋骢骁
出品:中行职工融媒体中心